主动策应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——
聚焦能级提升,海门打造对接沪苏“先行区”
来源: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:2024-08-08 字体:[ ]

今年上半年,海门跨江融合发展硕果频传:上海临港集团与海门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共同打造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北岸先行区;总投资50亿元的南亚新材料项目成功签约落地……

海门已全面跻身“1+8”上海大都市圈,是省“1+3”重点功能区战略部署的重要节点,成为南通与上海、苏南主要城市同时直接相连的唯一区域、“第一门户”。随着大交通建设的快速推进,未来海门将10分钟过江,30分钟到上海,“好通”优势让海门与上海、苏南的同城效应加速显现。海门充分放大这一比较优势,高质量推进跨江融合往深处走,全力打造对接沪苏“先行区”,在主动策应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中增强发展能级。目前,海门签约落地、开工建设的重大项目七成以上来自上海和苏南地区。

深化园区合作

共建产业平台

3月19日,上海浦东软件园(海门)创新基地开园,目前已入驻企业13家。上海浦东软件园(海门)创新基地是海门开发区与上海浦东软件园携手打造的集技术研发、产业孵化、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园区,由软件园区、智造园区组成,打造长三角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数字产业新高地。它的启用进一步优化了海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生态,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不竭动力,也是海门深入推进跨江融合、推动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的具体举措和重要成果。

今年以来,海门在全面提升共建产业园配套和承载能力的同时,聚焦“3+3”产业,依托开发园区,积极拓宽合作空间,建立健全优势互补、合作共赢的协同机制,全面加强上海、苏南等板块和国企、跨国企业等战略合作,推进共建园区取得新突破。

临江新区借鉴上海临港新片区生命蓝湾生物医药产业园先进经验,高标准打造东久生命科技产业园。由东久新宜(中国)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的东久(海门)生命科技产业园,通过整合投资方项目资源建设和运营国际化生命科技产业园区,推动生命科技产业集聚,打造专有基础设施、人力资源、投融资、法务咨询、科创中心等企业服务平台。项目计划总投资1.08亿美元,规划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,于去年6月开工建设,计划今年底投产,目前项目招商正在进行中。海门港新区与上海市属国企申能集团达成合作意向,共建氢能综合利用一体化示范项目,探索共建“制运储加用”全链条氢能产业合作园区。

开辟新赛道

推进产业协同

7月9日,开发区的恒羲光伏科技(南通)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首片异质结电池下线。下线的异质结电池处于行业领先水平,采用N型薄硅片,融合业内多项领先的工艺技术,提高了电池表面电流密度和陷光能力,助力电池获得更高的光电转化效率。这也标志着该公司已自主掌握异质结核心关键技术,在光伏领域迈出坚实一步,也为海门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
新能源产业是海门重点打造、以新质生产力为主要特色的新兴产业发展新赛道,也是产业跨江协同发展的重点之一。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全力突破中,一批来自上海、苏南地区的新能源产业项目在海门落地、生根,初步形成了“风光电储”全面布局的链式发展集群。

海门港新区布局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全链打造。今年初,从苏南引进的振江新能源项目开工建设,总投资50亿元,一期工程新建海上风电机组总装车间,总投资约7亿元,新建厂房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,包含一栋生产车间和一栋仓库,新购装配测试设备、充磁设备、发电机及旋转测试台、起重机等。目前,项目土建工程已完工。至此,一条由振江风电发电机组、艾郎叶片、通光海缆组成的百亿级海上风力发电设备产业链正加速形成。

开辟新赛道,推动产业协同发展,是海门跨江融合发展的重中之重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、智能装备制造产业、大健康产业、新材料、新能源和海洋经济产业是海门产业协同发展的新赛道,也成为沪苏等地客商投资的热门。海门开发区自去年以来已成功落户20多个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大项目。

产才融合发展

提升创新能级

4月26日,海门与上海海洋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上海海洋大学(南通)高等研究院落户海门。

上海海洋大学是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,长期深耕海洋科学、食品科学与工程、生物学等领域,建成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国家工程实验室、科技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、国家大学科技园、远洋渔业国际履约研究中心等一批重要科研平台。海门与上海海洋大学合作建立上海海洋大学(南通)高等研究院,将汇聚各类创新创业资源,构建集研发、转化、孵化、产业化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,服务“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”建设。

面向上海、苏南,引进大院大所资源,助力海门创新发展,海门有成功实践,海门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就是其中一例。位于临江新区海门科创园的长高院,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与海门区政府合作建立,建设创新药、新辅料、细胞治疗、医疗器械等领域的新产品研发、孵化中心,打造集转化研发、服务外包于一体的生物医药创新平台。长高院投运后,已培养两届研究生、本科生、大专生,临江新区生物医药企业成为学生们的实习基地,有的学生毕业后直接加盟临江新区生物医药企业,成为临江新区生物医药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人才。目前,临江新区拥有创新型企业200多家。

产才融合、提升创新能级是海门跨江融合发展的一个重头戏。海门聚焦上海、苏南等重点区域,创设“东洲英才创业周”“东洲智荟”“东洲智行”等招才引智品牌,深化“双招双引”工作模式,整合区镇、部门力量,选派招商招才业务骨干,成立一支240人的专职队伍,实行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同考核、同推进、同部署,为培植新质生产力蓄积发展动能。截至目前,海门累计引育国家级人才145人,国家级人才、省“双创人才”入选数分别连续三年、六年蝉联全市第一,成功培育领军人才企业106家,其中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3家,高企转化率达26.4%。

6月28日,海门开发区主办的2024年“謇公湖杯”创新创业大赛成功举办,斑马鱼新医疗、高效能量回收空压机产业化、新一代微米曝光机的研发和产业化等11个创业项目获奖,获奖项目大部分来自上海和苏南地区。